九公山长城纪念林官网Tel:010-64443005

您的位置: 首页 > 陵园资讯

惠民政策落地样本:九公山陵园善寿园公益墓位破解“安葬难”困局

北京墓地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,九公山长城纪念林善寿园以公益性墓位为支点,撬动了一场缓解“安葬难”的民生变革。这座占地约2万平方米的艺术墓区,不仅以雕塑艺术与园林景观闻名,更通过低门槛、普惠性的公益墓位供给,成为北京殡葬改革的标杆案例
 

土地困局下的民生痛点:北京“安葬难”的深层矛盾

九公山陵园,九公山善寿园,公墓政策,安葬政策,殡葬服务

北京市民政局数据显示,市区居民中等殡葬消费中,公墓消费占比高达87.5%,墓地价格从5.5万元飙升至7万元,八宝山人民公墓6万多个墓穴中超过半数面临续租难题。土地资源稀缺与“厚葬”传统叠加,导致一线城市出现“一墓难求”的普遍现象,甚至催生跨省购墓、墓地“到期潮”等社会问题。

在这场资源困局中,九公山善寿园以独特的地理与生态优势破局。其位于怀柔区渤海镇,北倚燕山、西邻太行山,形成“三面环山、前有明堂”的风水格局,既符合传统安葬需求,又通过节地生态设计提升土地利用率。园区内福位占地面积约1平方米,较传统墓穴缩减40%,为公益墓位规模化供给提供了空间基础。

公益性墓位的三大惠民突破

九公山陵园,九公山善寿园,公墓政策,安葬政策,殡葬服务

1. 精准定位困难群体,实现“葬有所安”

九公山第二期公益墓明确服务对象为城乡五保户、低保家庭等困难群体,通过9800元/个的双穴墓位(规格69cm×37cm×35cm)和1980元/场的安葬费用,将总成本控制在传统墓地的1/5以下。更关键的是,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免收安葬费与墓碑刻字费,真正实现“零负担”安葬。

2. 生态葬与公益墓双轨并行

园区推出草坪葬树葬生态葬式,价格从16800元起,结合每月三个名额的免费生态降解葬,形成多层次供给体系。以树葬为例,将骨灰撒于树下形成“纪念林”,既节约土地,又通过树木生长赋予生命延续的象征意义,契合“厚养薄葬”的新风尚。

3. 艺术墓区与公益属性的融合创新

善寿园突破传统公益墓区的简陋形象,以雕塑艺术提升环境品质。园区内中式石雕与西式铜塑交织,鲁班尺测量的2.32米宽无障碍通道、龟背纹石板路等细节设计,让公益墓位兼具尊严感与人文温度。这种“普惠+品质”的模式,消解了公益与艺术的边界。

政策落地背后的三大支撑体系

九公山陵园,九公山善寿园,公墓政策,安葬政策,殡葬服务

1. 政府主导的顶层设计

北京市“零百千万工程”(零消费骨灰海撒、百元骨灰盒、千元殡仪服务、万元骨灰安置)为善寿园公益墓位提供了政策框架。民政部门通过补贴、税收优惠等手段,引导九公山等机构将30%以上的墓位用于公益供给,形成“政府兜底+市场运作”的可持续模式。

2. 科技赋能的管理革新

园区运用大数据平台实现墓位动态管理,通过预约系统优化资源配置。例如,生态葬服务通过线上登记、智能排期,将服务效率提升40%,确保公益墓位“阳光分配”。

3. 社会共治的生态闭环

九公山联合周边村镇成立红白理事会,推广“水溶祭祀”“亲情寄语”等文明祭扫方式。2023年清明期间,园区生态安葬率同比提升25%,带动怀柔区整体殡葬费用下降18%,形成“政策引导-机构落实-群众参与”的良性循环。

从“安葬难”到“逝有所安”的示范价值

九公山陵园,九公山善寿园,公墓政策,安葬政策,殡葬服务

九公山善寿园的实践,为超大城市殡葬改革提供了三重启示:其一,公益性墓位需兼顾“普惠”与“品质”,避免陷入“低质低价”陷阱;其二,生态葬与艺术墓区的融合,能提升公众接受度;其三,政府、市场、社会的协同机制,是破解资源困局的关键。

目前,善寿园已累计为300余户困难家庭提供公益安葬服务,其模式正在京津冀地区推广。正如《西游记》导演杨洁等名人选择在此安息所证明的——这里不仅是生命的终点,更是一座承载社会公平与人文关怀的丰碑。当公益的阳光穿透墓区的绿荫,北京的“安葬难”困局,正被一寸寸温柔化解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