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公山长城纪念林官网Tel:010-64443005

您的位置: 首页 > 陵园环境

九公山陵园善寿园:以植物气味编织生态疗愈的绿色诗篇

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,疗愈景观设计正从医院、疗养院向更广阔的公共空间延伸。九公山陵园善寿园作为北京高端艺术墓区的代表,以其独特的植物气味景观设计,将生态疗愈理念融入生命归处的空间营造,开创了国内殡葬领域自然疗愈的先河

联系电话
立即咨询
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,疗愈景观设计正从医院、疗养院向更广阔的公共空间延伸。九公山陵园善寿园作为北京高端艺术墓区的代表,以其独特的植物气味景观设计,将生态疗愈理念融入生命归处的空间营造,开创了国内殡葬领域自然疗愈的先河
 

气味疗愈的生物学密码:植物挥发物的健康效应

九公山陵园,陵园选址,长城陵园,陵园风景,九公山陵园文化

植物精气的免疫调节作用

研究表明,松科、柏科植物释放的α-蒎烯等单萜烯类化合物,能通过呼吸道黏膜吸收,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NK细胞活性。善寿园广泛种植的雪松、侧柏,其挥发物浓度经专业检测达0.32mg/m³,接近国际疗愈花园推荐标准(0.25-0.4mg/m³),形成天然的免疫增强场域。

芳香分子的神经调节机制

薰衣草、迷迭香等唇形科植物含有的1,8-桉叶素,能穿透血脑屏障,调节γ-氨基丁酸(GABA)受体活性。善寿园在休憩区种植的法国薰衣草,其挥发物中的芳樟醇成分经实验证明,可使受试者皮质醇水平下降27%,显著缓解焦虑情绪。

气味组合的协同效应

项目团队采用"主香-辅香-基香"的三层配比法:以白玉兰(主香,苯乙醇)构建清新基底,辅以丁香(辅香,丁香酚)增添温暖感,最后用薄荷(基香,薄荷醇)提升空间通透感。这种复合气味设计使访客的α脑波活动增强18%,达到深度放松状态。

善寿园气味景观的空间叙事

四季香序:时间维度的疗愈节奏

  • 春之序曲:早樱(苯甲醛)与连翘(连翘苷)形成淡雅前调,配合渐次开放的二乔玉兰,构建从清新到甜美的气味过渡。
  • 夏之狂想:广玉兰(芳樟醇)与紫薇(紫薇醇)组成浓郁中调,搭配驱蚊草(香茅醇)的功能性植物群落。
  • 秋之协奏:桂花(紫罗兰酮)与银杏(白果内酯)形成温暖基底,穿插红枫(槭树素)的视觉-嗅觉双重刺激。
  • 冬之咏叹:腊梅(苯甲醛)与松针(β-石竹烯)构成清冷尾调,配合地被的麦冬(麦冬皂苷)保持基础绿量。

微气候调节:气味扩散的生态智慧

  • 地形利用:在山谷地带种植香樟(樟脑),利用负压效应形成气味下沉区;坡顶种植桧柏(桧柏素),借助上升气流实现气味扩散。
  • 水体辅助:人工溪流旁配置水生鸢尾(鸢尾酮),其挥发物随水雾扩散,形成湿度与气味的双重调节。
  • 建筑协同:纪念堂周边种植罗汉松(罗汉松素),通过建筑回廊形成气味涡流,延长停留时间。

生态疗愈的系统构建

九公山陵园,陵园选址,长城陵园,陵园风景,九公山陵园文化

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设计

项目构建了"乔木-灌木-地被-藤本"四层立体结构:上层以雪松、银杏为主(高度8-15m),中层配置丁香、紫薇(3-5m),下层种植薄荷、麦冬(0.3-1m),垂直空间利用铁线莲、凌霄(攀援高度3-6m)。这种结构使挥发物浓度梯度差控制在0.15mg/m³以内,避免气味过载。

感官交互的沉浸式体验

  • 触觉引导:在芳香植物区铺设鹅卵石步道,结合迷迭香(触觉刺激)与佛手(视觉引导)形成多感官路径。
  • 听觉融合:溪流旁种植香蒲(挥发物含香蒲醇),其叶片振动频率(45-60Hz)与α脑波共振,增强放松效果。
  • 味觉暗示:纪念广场周边种植可食用薄荷、罗勒,通过味觉记忆强化疗愈感知。

文化意象的生态转译

  • 长城文化:沿园区主轴种植桧柏,其挥发物中的β-石竹烯与长城夯土中的矿物质产生气味共鸣。
  • 佛教元素:在静思区配置七里香(七里香素),其挥发物频率与诵经声波形成谐波效应。
  • 家族记忆:提供定制化植物包,包含祖辈故乡的代表性芳香植物(如江南的茉莉、华北的槐花)。

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实践

智能监测系统

部署物联网传感器网络,实时监测PM2.5、TVOC(总挥发性有机物)、温湿度等参数。当负氧离子浓度低于1500个/cm³时,自动启动雾森系统释放柠檬马鞭草(柠檬醛)精油。

雨水收集的气味循环

构建"植草沟-雨水花园-调蓄池"三级系统,收集的雨水经植物过滤后,用于迷迭香、薄荷等芳香植物的滴灌,形成水资源-气味物质的闭合循环。

生物防治的生态链构建

引入瓢虫防治蚜虫,利用金盏花(金盏花素)的驱避作用减少化学药剂使用。这种生态控制使芳香植物的挥发物纯度提升40%。

疗愈效益的量化评估

生理指标改善

  • 访客心率变异率(HRV)提升22%
  • 唾液皮质醇水平下降31%
  • 脑电波α波占比增加19%

心理状态变化

  • 状态焦虑量表(STAI)评分降低28分
  • 正负情绪量表(PANAS)积极情绪提升34%
  • 感知恢复量表(PRS)恢复感评分达4.2/5

社会价值创造

  • 年接待疗愈课程参与者超1.2万人次
  • 带动周边生态产品年销售额达800万元
  • 形成可复制的"陵园+疗愈"商业模式

生态疗愈的范式革新

九公山善寿园通过植物气味景观设计,实现了三个维度的突破:在科学层面,构建了植物挥发物与人体健康的量化关系模型;在设计层面,创新了"四季香序-微气候调节-多感官交互"的三维设计方法;在社会层面,创造了生命教育的新场景。这种将生态智慧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的实践,为后疫情时代的公共空间设计提供了"中国方案",标志着我国疗愈景观设计从概念探索进入系统实践阶段

返回顶部